【IMI Working Papers NO.2125】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的历史演进逻辑
发布日期:2021-08-20来源:【作者】 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尹学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泽豪,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讲师。
【摘要】本文对“存款创造贷款”和“贷款创造存款”两种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的历史演进逻辑进行详尽阐释,阐明“创造”一词只体现存款和贷款数量增加的发生顺序,而不代表两种业务之间具有绝对的逻辑先后关系。本文强调,两种机制的核心差异在于贷款的自主性,与银行的经营决策、所处的监管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一结论对两种机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带来一定启示。金融监管政策约束较松时,银行可以按客户的借款意愿提供贷款并直接创造出存款。然而金融监管政策约束较紧时,银行需要在存款侧进行监管套利才能发放贷款,此时的贷款只能创造出流动性和安全性都劣于银行存款的“影子负债”。因此,忽视金融监管环境对银行贷款自主性的限制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扩散和系统性风险积聚。
【关键词】信用货币 货币创造 金融监管 影子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