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研究院

National Academy of Financial Research

工作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工作论文

【IMI Working Papers NO.2213】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新型金融机构视角

发布日期:2022-05-07来源:

【作者】 宋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家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 李宙甲,中国人民银行

【摘要】随着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准确把握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法,首次手动整理 2014—2019年中国2742个县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金融机构数据,并据此分析以新型 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互补效应”强于“协同效应”,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互补效应”,即县域金融可得性越低越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分维度来看,县域金融可得性越低越有利于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且整体的“互补效应”主要体现在小额贷款公司这类机构。进一步地,在数字创新水平较高、金融监管强度较大的县以及东部区域内,二者之间的“互补效应”更强于“协同效应”。本文为新时期在县域层面继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新型金融机构  县域金融可得性  数字普惠金融


上一篇:【IMI Working Paper No. 2210 [EN]】Risk Sharing and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a 下一篇:【IMI Working Papers NO.2212】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企业如何促进共同富裕?

国家金融研究院公众号